按日存檔:12 十二月, 2012

即使拗贏,都是你輸

紐約郵報頭版,一張旁觀死亡的圖片,引發全世界新聞的爭論。意外之前,記者應該救人,還是採訪?

事緣一名韓裔男子,在紐約地鐵站內,被人推落路軌。他狼狽地想爬上月台,列車又高速駛至。

他滿臉驚恐,千鈞一髮。這時,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恰巧在旁,舉機拍下這新聞照片。

該名男子隨之撞死當場。照片上了翌日紐約郵報的頭版。

千載難逢的新聞圖片,沒有為記者帶來掌聲,動人心魄的頭版,沒有為報紙帶來榮譽。全世界的讀者在問:

旁觀死亡,為什麼不施以援手?

報紙沒有為事件道歉,他們認為攝影師盡忠職守,做好他的新聞工作。

這對新聞界帶來很大的震動,如果我是該位攝影師,在這一瞬即逝的時刻,我的本能反應是什麼?

如果我是總編輯,這張震撼的獨家圖片,用還是不用?攝影師是本能反應,編輯部卻是有時間的理性思考。用,是支持記者行為;不用,是反對旁觀死亡的態度。

如果我是讀者,會不會為這張頭版照片,買這份報?還是以後罷買,以示抗議?買報紙,是最貫徹一人一票,賞善罰惡的精神。

新聞工作者因此困擾,因為他們認為,這是兩難抉擇。

生活,本來就事事都在兩難抉擇之間,但孔子的傳人,曾參,在他的讀書報告──"大學"中,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:

物有本末,事有始終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

所謂兩難,只因為我們不清本末,只要分辨輕重,自然就有所取捨了。

記者要採訪,商人要賺利,政客要說謊,本來都是他們的行事特色,職業本能。但這個身份,是建築在一個共同基礎上的,就是人。

人,這個基礎打好了,才可以發展出不同的身份,不同的事業。

當職業的需要,和作為人的本質,發生衝突時,你只能選擇,先做回一個完整人格的人。

此所以孟子說:

魚,我所欲也;熊掌,我所欲也。二者不能兼得,捨魚而取熊掌也。

這就是物有本末,事有始終的發揮。

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,在千鈞一髮之際,本能反應做好他的新聞工作,但他忘了做人的本位。

所以,招來的,是全球責難,而不是掌聲。

劉健威近日在他的專欄,提到兩則香港故事。

維他奶的創辦人羅桂祥,在他創業之時,貯存了大批黃豆。適巧世界黃豆短缺,這批存貨,一買一賣可獲得巨利。但他堅持拿來製豆奶,只因一個信念,他做實業,不做投機。

恆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,在中共立國之時,一位華僑朋友,丟下一萬元,當支持恆生,然後北上,響應建設新中國。

十年生死兩茫茫,此人湮沒在大陸種種運動之中,但何善衡沒有忘記他的投資,已滾存變了一億港元。他托新華社香港分社,找尋下落,交還鉅款。

商人重利,但他們沒有淹沒了作為一個人的本位。

梁振英在立法會,就他的僭建,接受議員質詢時,仍是那一副政治騙子的特色。一言一語,小心翼翼;凡錯不認,就和你作文字糾纏。"我沒有說過我沒有僭建",這樣的話,侮辱巍巍的議事會堂,已經不是巧言令色,連作為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,都沒有了。

孔門諸聖,苦口婆心,反覆叮嚀,都是做人的道理。

做人的基礎打好,人生路上,萬千艱難,都可以乘風破浪;沒有做人的基礎,任你聰明一世,功業,都只會是水月鏡花。

乜都要拗,以為拗贏就是勝利的梁振英,究竟你明唔明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