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命尚未成功

Image

今天是十月十日,雙十節。

1911年,孫中山先生就在今日,推翻滿清,建立亞洲第一民主共和。

所以,今年亦是中華民國第102年。

五、六十年代,香港很多報章,在報頭上,都印上這個民國年號,像星島日報、華僑日報、工商日報、快報、香港時報、萬人日報……

那是一個浪漫的年代。國土淪共,國人避秦四散,書劍飄零。大家有一個共同理念,中華文化一脈,不能斷於這代。只要中華文化不死,中華民族總有復興的一天。

大家緊守崗位,保護這點文化血脈。

這亦是《大學》開宗明義所說的:
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

做一個人,一個頂天立地的人,就有肩負這個時代的責任。

貧困的年代,高遠的理想。

當年,中山先生為什麼要革命呢?

歷史,有歷史的規律。

站得高,才能看得遠。

百多年前,西歐主導世界,帝國列強,對當時的大清帝國,虎視眈眈。

有見識的中國人,都知道歷史走到一個關鍵時刻。

康有為向光緒寫了兩篇文章:
《波蘭瓜分記》,《印度滅亡記》。

大家看到,當年的局勢,中國只有兩個結局──不是被瓜分,就是滅亡。

所以,有志之士,奔走營謀,救國之道。

康有為認為,救國只有維新;孫中山認為,救國唯有革命。

戊戌維新,百日夭折。康有為、梁啟超逃亡日本,七君子斬殺於菜市口。

中山先生十次革命,終於在1911辛亥年,推翻滿清,建立民國。

這時,主導世界的西歐列強,亦發生了內變。德國和奧地利,挑戰英法的領導地位,遂展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。

德國戰敗,要退出世界舞台,巴黎和會上,其在中國山東青島的權益,竟不是交還中國,而是轉交日本。

中國人才如夢初醒,國際社會,不將中國當作主權國,只視為帝國列強口中的肥肉。德國戰敗了,要將在中國的權益吐出來,交給新的帝國接手。

由巴黎和會開始,日本已訂定侵華國策。

甲午戰爭,是試驗明治維新後的國力;巴黎和會,是決定滅亡中國的目標。

巴黎和會,列強對中國的態度,喚醒了當時的愛國青年,遂於1919年5月4日,在天安門集會示威,提出:「內除國賊,外抗強權」的口號。

這就是著名的五四運動。

中山先生領導的,始終是南方革命,北方仍是軍閥混戰。

天下大亂,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在上海成立。

再發展成今日局面的歷史,大家都耳熟能詳。

四九年,蔣介石敗走台灣,毛澤東的中共立國。

六十四年過去,如何檢定兩岸政權的得失?

春秋史筆,評價政權得失,只有一個標準,就是治下的生民,是否安居樂業。

領導人的功過,完全決定於是否國泰民安。

今日兩岸分治,台灣、大陸,那一個社會,更適合你家人生活,孩子成長?

為政不在多言,主要是上行下效,這也是《論語》反覆叮嚀的領袖之風。

大陸今天,民風之壞,在於國富民窮。

國富民窮,在於公義不彰。

公義不彰,在於一黨專政。

一黨專政,致使上層貪瀆腐化,民間百姓於水火。

歷史上吏治之敗,莫如今日之大陸。

中國歷史上,凡否定中華文化的政權動亂,都不及百年。

洪秀全、楊秀清的起兵,以聖經為據,自稱天父之子,以解放農民、婦女為號,得一時之勢。但史家只稱太平天國為洪楊之亂。

中共否定中華文化,意圖斬斷國人文化的根脈,愚民以便於管治,亦違反了歷史規律,所以,在中國歷史上,只能作一逆流。

國父遺囑,有「革命尚未成功」一語,今日雙十讀來,頗有暮鼓晨鐘之意。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