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他們是誰,這樣恨中國》重溫

黃偉民易經講堂

圖:互聯網

黃偉民易經講堂
黃偉民易經講堂 | 贊助 |

今早思考教學及說故事的方法,想起這篇舊文—-

原稿日期:2012年12月3日

《他們是誰,這樣恨中國》

香港很多人,都自以為,自己一眼關七,口舌便給。談人說事,可以滔滔不絕。但其實,真正要觀察一件事態過程,組織它的內容,再有條理的表達出來,殊不容易。

在外國生活過的人,都有這樣的經驗。

一位女士,在鬧市給人搶了手袋。你剛巧見了全部過程。警察來了,邀請你協助調查。

在警局內,你描述搶匪的外貌:

.黑人,十零二十歲
.兩米高,高大
.穿牛仔褲、波鞋、黑外套、冷帽
.大眼睛、無鼻樑、露鼻孔、厚嘴唇
.搶了手袋往人群方向跑去
…………………

你努力回憶,細緻描述,腦海浮現那位搶匪的樣貌,但只能提供這些了。

負責紀錄的警官,瞪著眼睛看著你,沒好氣的說:
還有其他嗎?

你心中很清楚,說了一大堆,其實,都是廢話,根本幫不上忙,因為,不能一針見血。

觀察一個現象,轉述一個過程,表達心中所想,不能一針見血,是現代人的毛病。

所以,打開報紙雜誌,電台電視新聞,都是廢話一堆,不知所云。他們美其名是在報道事實。

我是這樣教寫作的:

帶一盤檸檬到課室,每位同學拿一個。

給大家半小時觀察它。

記下它的特點,每項細節,愈多愈好。

同學們將手上的檸檬交回盤子,兜亂它。然後,每位同學,用自己筆記記述的細節,將自己的檸檬,找出來。

大家立即明白,剛才那位警官的困惑了。分別在於,俾口供的證人,也是你自己。

有人寫下了六十多項細節,那些也全都是事實:

青黃色、很光身、屁股尖尖、有粒的、有新奇士水印…諸如此類,但沒有記下只屬於你手上檸檬的特點和性格。

看了半小時,但沒有真正觀察;寫下很多細節,但沒有描述特色;使用材料時,才發現自己搜集的材料,盡是廢話。

所以,章學誠在"文史通義"的「史德」篇中,說到記述歷史之難:

非識無以斷其義,
非才無以善其文,
非學無以練其事。

簡單點,用香港的現代話說,就是要一針見血。

有材料,懂整理,有立場,高角度,立論精,才有閱讀價值。

中共立國六十三年,他們對中國做了什麼?

網上看到中國文化人柴靜的微博,大意是:

前三十年,毀掉傳統文化,
近三十年,挖空地下資源;
強拆民房古蹟,
污染環境河流;
低工資高工時世界工廠,
徵重稅零福利搾乾百姓;
人民的子孫沒有生存資源,
他們的子孫挾資移民海外。
他們是誰?
這樣恨中國,毀之唯恐不及。

簡簡單單的幾句話,概括了六十年家國的現狀,和十四億人民的疑問:

他們是誰?
這樣恨中國,
毀之唯恐不及。

這就是我說的,一針見血!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