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日存檔:24 十月, 2012

喜小人而厭君子

居上位,掌資源,執權力的人,都容易犯錯。地位愈高,資源愈多,權力愈大的人,犯的錯,會愈嚴重。

所以,歷史上壞的皇帝很多,好的皇帝極少,並非帝王之家,必出下等人,而是客觀環境,令他們幾乎必然變壞。

清朝乾隆重臣孫嘉淦,認為皇帝有三個大毛病,很易養成。這三個大毛病一旦養成,就會出一個大紕漏,不可救藥。

所以,他向乾隆上了一個奏章,名為「三習一弊疏」,成為大清一代的名奏。任何做主管的人,都應細心玩味。

孫嘉淦說,皇帝被群臣圍繞,做對了一個決定,做了一件好事,大家稱頌。最初可能是真心,但慢慢會發展成隨便講一句話,下一度命令,大家都叫好,臣民都恭維。

「然而人君之耳,則熟於此矣。」

上面的人,聽慣恭維的說話,有一日,只要不是恭維話,就會受不了,因為習氣養成。

「耳與譽化,匪譽則逆,故始而匡拂者拒,繼而木納者厭,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,是謂耳習於所聞,則喜諛而惡直。」

習慣了聽好話,稍為唔拍馬屁,冇咁刷鞋的,已覺唔妥。再跟住,木納少言的,都覺得討厭,再耐些,連刷鞋刷得唔夠別出心裁的,都唔接受了。

所以,耳朵習慣了恭維之言,就自然地喜諛惡直,再無法聽真話了。

跟住眼睛見到的,身邊都是堆笑臉,彎腰作揖的人。

上愈智則下愈愚,上面的人愈精明,下面的會愈笨,本來不笨的,都會裝笨,因為這才會突顯阿頭的英明神武。「然而人君之目,則熟於此矣」。

睇慣了這樣的敬畏謙恭的神態,一旦有人笑容少些,腰稍為彎不夠,就覺得這人沒禮貌,神態倨傲了。

「始而倨野者斥,繼而嚴憚者疏」。既然自己英明神武,看到傲慢的,開始不滿的鬧幾句,即使知你說話正確,但就是覺得討厭。慢慢地,好人也就離開了。「目習於所見,喜柔而惡剛」,只愛聽話的人,接受不了剛介之士。

至於心裡面,既是居高位,有資源,又大權力,自然處理的,都是大問題。漸漸覺得,自己才智都高人一等,習慣之後,久而久之,認為天下無難事,自己出馬就必然解決。他不會反省,並非他比一般人能幹,只是他的位置有權力,有資源,還有多人配合,高位已久,則雄才而易事,以為自己天下第一。

「三習既成,乃生一弊」。眼睛,目與媚化;耳朵,耳與譽化;心裡,雄才易事。有這三個毛病,一個大漏洞就出現了。這一弊,就是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。

孫嘉淦這個「三習一弊疏」,就成為清朝以後每位皇帝必讀的奏章。

今日,中國已經沒有皇帝,但居上位,掌大權的人仍很多。他們都走入了這三習的毛病,生出一弊。此所以,中國人的世界小人特多。

普通人不是皇侯將相,但總會掌握若干權位,好話聽得多,讚美受得易,孫嘉淦提醒的一弊,就必然出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