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日存檔:10 十月, 2012

觀世音和觀自在

今日是雙十節,一百零一年前的今天,中國人推翻滿清,建立民國,終結了幾千年的帝王統治,成立亞洲第一個共和政體。但這百年,中國人的整體命運,並不好過。

明末學者黃宗羲,沉思中國歷代興衰,痛陳帝制為最大的問題,耗盡天下人力財力,供奉一家一姓,寫成明夷待訪錄。

沒有皇帝下的中國人,仍找不到幸福。大部人,仍是只靠動物本能在生存著,只追求溫飽。

中國人是苦難的民族。

佛教的般若心經,很受漢土歡迎,在香港,幾乎人人懂念。

二百六十字的心經,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。

般若,即是智慧;波羅蜜多,是過渡的方法;心經,是心法,觀音菩薩的心法。

只要是佛教徒,不理是大乘八宗,或是小乘二宗,總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渡過輪迴苦海,到逹彼岸。

過渡方法,佛門提供六種,合稱六波羅蜜,即是:

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就是觀音以智慧過渡輪迴苦海的心法。很受歷代中國人的歡迎。

心經第一句:
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
這句卻令很多人惘然,大家熟識的觀音,叫觀世音,為何這裏要叫觀自在?

兩晉時期,鳩摩羅什,來到漢土,將梵文觀音,譯作觀世音菩薩。

到唐朝三藏玄奘法師,認為觀自在更合梵文本義,心經為他所譯,遂稱觀自在菩薩。

這個心經,在中國流行了千年,深入民間,但奇怪地,人們只接受觀世音,不接受觀自在的譯法。

觀世音菩薩,字義是關注世間苦難聲音的菩薩。

觀自在菩薩,字義是關注自在得樂的菩薩。

三藏法師的自在本義,可能更合菩薩精神;但中國人,苦難的多,中國社會,不平事衆,中國民眾,在現實世界,找不到公義,總希望在形而上的領域,有一位法力無邊的菩薩,救苦救難,關注人間的苦難不平。

所以,觀世音的譯名,很合中國人的胃口。觀世音菩薩,就自然地在漢土普及起來。

中國人的世界,是特權世界,人人追求特權,人人服膺特權。既有特權,何來公義?沒有公義,幸福就只能是水月鏡花。

中國人愛拜鬼神,因為,除了仙佛,世上無人代抱不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