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日存檔:23 九月, 2019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解讀

黃偉民易經講堂黃偉民易經講堂
黃偉民易經講堂 | 贊助 |
世間萬象,沒有什麼可以永恆不變。

一切都有因,和後來的環境,條件配合變化,產生了果。

這種因緣條件構成的無常變遷,才是我們的人生實相。

人,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作考慮,希望對我有利的好事長存,壞事最好唔關我事。但這種一廂情願的期望,永遠不會如願,所以,便生出了人間多苦了。

佛教是追求離苦得樂的宗教,自兩晉時期,傳入中土,和儒家道家學說,自然融合,我們講的中華文化,就是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。

佛,是「覺者」的稱謂。眾生迷,他獨醒,所以,他便是佛。

人人都可以成佛。

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佛學經典。

全經只有二百六十字,但文字優雅,涵蓋萬千,是佛陀教導我們調御自己的心,達到離苦得樂境界的方法。

歷代無數文學家,書法家,帝王名相,都有抄誦《心經》的習慣。華人世界,很多人將《心經》融入日常生活中,作為調伏心情的方法。

今日香港,彷如煉獄。日日被打,血濺街頭,被捕後遭百般凌辱的年輕人苦,為人父母的何嘗不苦?

有夢的,求仁得仁尚且苦;無夢的,行屍走肉,吃喝玩樂,本來醉生夢死的,今日逼他面對人生實相,也覺得香港很苦。

被打的苦,作惡的何嘗不苦?警察從此經過太子站,都會覺得有在他背後吹氣,涼涼的……鬼,已經在遊魂,在警察心中,埋下太子831的魂魄。

佛學名相眾多,不是佛教行人,初接觸經論,會目花迷惑。今日試試不著名相,只用普通語言,解說《心經》,希望幫到大家,在火宅之中,有一刻清涼。

黃偉民易經講堂

觀自在菩薩。

觀自在菩薩,即觀世音菩薩,在中土無人不識。《心經》一開始,就是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……

所以,很多人誤會,《心經》是觀音菩薩,對舍利佛說法。其實,我們目前讀到的佛經,大都是佛陀對弟子說法的記錄。

一開始,佛說:

當初,有一位善於思考存在意義的修行者。

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。

他對於人,到底應如何自處,作最深最深層次的思考。

照見五蘊皆空。

他發現,人根據外在環境,和內在自我的意識交流,透過自己的感官,去察覺外在世界,造成身心的苦樂悲歡,其實是錯的。

因為外在情境會因不同原因在萬變,自己的內在主觀也因人的想法又隨時在變。

在變化的情境裡,無具體不變的實體,也沒有不變的現象存在。

度一切苦厄。

只要我們不再執著有一個不變的內在自我,和外面不斷變化的外境互動。當沒有一個不變的我存在時,痛苦、煩惱,就自然消失了。

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
舍利子,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智慧第一的舍利弗。他和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原為婆羅門智者。有日,他聽到佛陀言教:

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;
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

他大受感動,帶領二百弟子,和目犍連,一起到竹林精舍,皈依佛陀座下。

佛陀對舍利弗說:

我們遇到一切具體現象,其實只是一時因緣聚合,只是短暫情境,是無實現象。而無實現象,又是一時短暫情境,是互為因果的相同東西。

進一步說,有形現象,來自無形變化;無形變化又會轉變成有形現象。

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

思想上也是如此,我們所看到的情境好壞,來自我們當時的主觀想法;而我們的主觀想法,決定自己所認為的情境好壞。

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。

舍利弗啊,萬物萬象的根本,只是因緣和合而生,隨時變化,並無常性,是緣起緣滅的空相。

一切眼前情境,稱為諸法。

只是瞬時變化的無實現象,稱為空相。

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

所以,任何際遇,只是一生人整體的瞬間切片,這些切片連起來便是你的一生。如果抱住這種觀念,生命中任何際遇,便無所謂的好、壞;淨、垢;增、減的差別了。

是故,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。

所以,我們應該這樣看,短暫一生,與整體宇宙的關係。在變化的客觀環境中,沒有不變的現實存在。

構成我們心、識、意志、觀念、想法的,也隨時在變。我們感受當下,不能以過去的經驗來評價。

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。

我們身體,用六個器官,接收外界六塵信息。既然所謂的現象,只是一時的因緣和合,變化短暫,只是剎那存在,並非實相。

只是剎那存在,並非實相。

只要沒有那個「我」參與變化,無法,無分別,無內根感官,無外塵情境,我與萬象融而為一,便無有差別。

由此六識,出入諸根;
貪著萬境,能成惡業。

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。
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

眼前情境沒有順遂,內心便沒有愛憎分別。

只要能夠達到這種境界,苦便無從產生,自然就無「苦」需要消除。

沒有無明,就沒有消除無明的需要,也就不會產生後續的十二因緣次第: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

沒有聚成苦的緣起,苦便無從產生,無從消失。

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

人生多苦,先要找出苦的原因,再想辦法消除痛苦,再追求一個無我無苦的境界。我們稱之為「苦集滅道」。

當瞭解生命的本質,乃是生生不息,融入生死交替的過程,就不見生老病死為苦,也就無所謂的苦集滅道了。

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。
依般若波羅蜜多故。

雖無所得,一個修行者而言,只是回復原有:本來如此。

修習解說之道,朝向彼岸的修行者,他們根據這個「智慧渡彼岸」的修行方法……

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
內心便不會有任何牽掛,因而產生的任何障礙;當內心全無障礙,便沒有任何怖畏恐懼了。遠離以無常為有常,以苦為樂的追煩惱追求。到達清靜自在的境地。

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所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覺者,佛,他們都是依據這個“智慧渡彼岸的解脫方法”,來了解生命究竟實相的,因而得以大徹大悟。

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呪,是大明呪,是無上呪,是無等等呪。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
因此,這部用智慧到彼岸,照見實相的智慧,幫眾生由痛苦此岸,過渡到清靜彼岸的方法,是大神力的呪,是大放光明的呪,是至高無上的呪,是無與倫比的呪,能解除一切痛苦。

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,即說呪曰:
揭諦 揭諦,
波羅 揭諦,
波羅僧揭諦,
菩提薩婆訶。

然而,什麼才是“智慧渡彼岸”的呪語呢?

般若波羅蜜多的呪語是這樣的,

去吧! 去吧!
到彼岸去吧!
大家都到彼岸去吧!
覺悟吧!
==========
贊助「易經講堂」營運經費

如若你喜歡「易經講堂」節目,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。現在可用贊助營運經費形式給予「易經講堂」支持及鼓勵。

集腋可成裘,謝謝繼續收看、讚好、「訂閱及推介」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。

贊助黃偉民易經講堂
https://www.paypal.me/IChingConsultancyLtd

支票方法

可將劃線支票郵寄至以下地址:
支票抬頭:易經講堂有限公司
郵箱地址: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

Payee:
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
Mailing Address:
Sheung Wan Post Office P.O. Box 33249, 1/F West Exchange Tower, 322-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, Sheung Wan, Hong Kong

西聯匯款 Western Union
收款人:Wong Wai Man
請把寄款人所使用名字通知「易經講堂」,以用作辦理收款核對手續。
聯絡方式:Whatsapp 852 9196 6675

謝謝支持與鼓勵。
==========

星期一的憂鬱

黃偉民易經講堂
黃偉民易經講堂 | 贊助 |

逢星期一,

要準備明天下午,

易經講堂節目的內容,

我就很辛苦,

坐立不是,大小便不通,

就是咁嘅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