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6-26 易經講堂《YouTube重溫》貿易戰聰明人的棋局 衰世下香港人的兩條路 什麼才是人生勝利組 亂世堅持的理據 子罕篇第九

YouTube_73x31黃偉民易經講堂

直播重溫:YouTube
2018-06-26 易經講堂 貿易戰聰明人的棋局 重溫衰世下香港人的兩條路 什麼才是人生勝利組 亂世堅持的理據 子罕篇第九

fb_31x31
黃偉民易經講堂
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下午5:00
現場直播:

這個星期日,是七月一日,回歸原來已經二十一年。

六七年到九七年,是香港盛世巔峰的三十年,香港人過的,是流金歲月;九七是分水嶺,香港步入衰世。

盛極而衰,這本是宇宙自然的規律。

每逢衰世,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兩條路線,一是儒家精神的中流砥柱,明知不可為仍然挑起時代擔子的志士仁人;另一條是道家因應自然的隱逸遯世,忘記自己,忘記時代,詐醉佯狂,相忘於江湖。

時代興衰,關鍵都是人。

一個時代中,有人才,時代就興;人才衰落,時代也就完了。

一個領袖,懂得賞識人才,培養人才,他的事業便成功;如果不認識人才,不賞識人才,不知道培養人才,事業一定失敗。

領袖如此,政權也是如此。

至於個人,立身出處,非常重要。你的立足點,你的追求,影響著一個時代的風氣。

當人人都關心社會太平,百姓幸福,他們可以輔助領袖,做到時代太平,人民幸福,才飄然引退,不要名利,功成身退,不事王侯。中國歷史上很多,這是道家中的隱士。

隱士,並非對世事漠不關心,他們在時代無可挽救時,遯世去了。但他們不是消極的逃避,他們是有意的保留一點文化血脈,培養下一代,等待創造時代的復興。

時代興衰,始終決定於人才,無論是王侯將相,還是村野隱逸,當大部份人的追求,都是百姓幸福,社會安居樂業,那即使一時衰世,復興的日子也是不遠;如果人人都是隨波逐流,追求的,都是個人榮辱,即使時代未衰,沉淪之象已現。

有記者最近訪問了一位25歲的年輕人,他得父母代付首期之助,買了一個292呎,600萬元的劏房單位。因為地方小,他本人的雜物都要放在父母老家,但他坐在新屋廳中梳化,仍是顧盼自豪,說:

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!

今日香港,持這看法的人很多,但最可怕的,是特區政府都是這樣看。

所以,他們認為解決了年輕人上樓的問題,就解決了今日香港的問題。

所以,各司官員,都在呃呃騙騙,無心施政。大小工程,蒙混過關;官商勾結,明目張膽。因為問題只在覓地起樓,人人居者有其屋,社會便相安無事。

有陰就有陽。

另一些年輕人,關心社會公義,對香港仍然有夢。他們抗議東北發展,衝擊議會;另一些對官僚施政失誤,走上街頭勇武抗爭;再一些乖孩子循選舉走入議會,在制度中起事……

有些被捕重判入獄,有些逐出議會,有些被剝奪政治權利。

強權暴政之下,他們仍然意氣沖霄漢。

同情者不少,但訕笑者更多。

如果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,他們這群一無所有,判入獄留案底的年輕人,是典型的香港失敗者了。

衰世時代,永遠有儒家中流砥柱的志士仁人,求的不是當世事功,這便是中華文化了。

孔子學生子路,在《論語》微子篇第十八,有番莽莽蒼蒼的說話。

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,某次落後了,見到一位老人家,用拐杖挑住竹籮,子路急問:

你有看到我老師他們嗎?

誰知老頭頂回一句:

什麼老師?
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,淨係識吹牛那些?
我不識你的什麼老師!

講完低頭除草。

子路給他的氣勢攝住,拱手站在一旁,等他忙完再問。

黃昏日落了,老頭知道子路無飯無宿,就招呼子路回家過夜。還劏了雞款待,叫了兩個兒子出來陪客。

第二日,子路找到孔子,報告經過。

孔子一聽,知道老人非常人也,叫子路回去找他請教濟世之道。

子路到那裡一看,人去樓空,老人一家離開了。

子路對著空房,講出一番亂世大丈夫的道理:

一個知識份子,有學問有能力,不出來貢獻社會,是不合於義的。

家庭有長幼的倫理,社會有社會的秩序。人倫的倫理不可廢,國家社會的責任如何能廢呢?

為了潔身自愛,不和俗世合流,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像好清高,但把時代的人類大倫理搞亂了。

人於時代是有責任的,君子出仕,走入社會,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,只是為了貢獻社會,行其義也,做該做的事而已。

至於理想,不能實現,其實,早已心裡有數。

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

子路頂天立地,是春秋亂世一個人物。

香港之所以有希望,因為仍有一群子路一般的人物。

北京最討厭香港兩大社會活動,一是六四維園燭光,一是七一遊行。你可以不去,但不要訕笑。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!

今天下午5:00,在黃偉民易經講堂現場直播。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